玻璃窯蓄熱室按結構形式的種類
玻璃窯蓄熱室的結構形式有多種,按照蓄熱室之間連通與否可以分為如下種類。
(1)連通式結構
熔窯一側小爐下面的空氣蓄熱室為連通的一個室,煤氣蓄熱室也為連通的一個室。這種形式由于氣流分布不均,容易形成局部過熱使格子磚很快燒損,目前已不再使用。
(2)分隔式結構
熔窯一側蓄熱室以每個小爐分成若干個互不連通的獨立室,氣體分配分別由各分支煙道上的閘板調節(jié),并分別與煤氣及空氣支煙道相通。其結構特點是氣體分配調節(jié)方便,熱修條件較好,但分隔墻占據(jù)較多空間,減少了格子體的有效體積。但它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。
(3)半分隔結構
是指將蓄熱室爐條以下的煙道以每個小爐分隔,蓄熱室本身不分割,氣體分配調節(jié)閘板仍在分支煙道上。
(4)兩個小爐分隔式結構
該結構形式是每兩個小爐共用一個蓄熱室或分隔成一個蓄熱室,而分支煙道按每個小爐分隔,以方便調節(jié)每個小爐的氣體分配。這種結構介于分隔式和半分隔式之間。因這種結構形式的結構穩(wěn)定,操作方便,熱轉換效率高,目前大多數(shù)廠家采用這種結構。
(5)兩段式結構
該結構是將單一的蓄熱室分成兩個蓄熱室,期間用隔墻分開,用一個垂直通道連接,即將蓄熱室分成高溫區(qū)和低溫區(qū)的兩部分采用這種結構主要是防止硫酸鈉的氣、液、固態(tài)轉化對格子磚的侵蝕,使這個轉化在蓄熱室的鏈接通道內進行,以延長格子磚的使用期限。但這種形式的蓄熱室結構復雜,很少使用。